康熙二十四年 平阳地震 人民死者十之七八城郭
康熙二十四年 [8] ,平阳地震 [9] ,人民死者十之七八。城郭尽墟 [10] ,仅存一屋,则孝子某家也。茫茫大劫中,惟孝嗣无恙,谁谓天公无皂白耶 [11] ?[8] 康熙二十四年:1685年。《清史稿·圣祖本纪》:“夏四月丁酉,平阳府地震。”平阳:明清府名。府治临汾县,即今山西临汾。
[10] 城郭尽墟:谓城内外尽成废墟。内城叫城,外城叫郭。无皂白:喻不辨是非善恶。康熙二十四年,平阳发生地震,百姓死了十分之七八。全城内外,尽成废墟,只有一所房屋幸存,却是孝子某人的家。在茫茫的大劫难中,只有孝顺人家的后代平安无事,谁说天公黑白不分呢?
诸城某甲本篇写得简净而细致。概括叙述背景,集中描写头颅。
如果我们把本篇与《野狗》、《头滚》、《快刀》、《鬼哭》、《负尸》、《抽肠》等篇放在一起阅读,其中的战乱血腥气味就显得非常浓厚。蒲松龄说“一笑头落,此千古第一大笑”,是含着眼泪,以喜剧方式抒写悲剧内容,曲折反映了那个特定时代的氛围。
学师孙景夏先生言 [1] :其邑中某甲者,值流寇乱,被杀,首坠胸前。寇退,家人得尸,将舁瘗之 [2] ,闻其气缕缕然 [3] ,审视之,咽不断者盈指。遂扶其头,荷之以归。经一昼夜始呻,以匕箸稍稍哺饮食,半年竟愈。又十馀年,与二三人聚谈。或作一解颐语 [4] ,众为哄堂 [5] ,甲亦鼓掌。一俯仰间,刀痕暴裂,头堕血流。共视之,气已绝矣。父讼笑者。众敛金赂之,又葬甲,乃解。[1] 学师:府、州、县学的学官。孙景夏:孙瑚。宣统三年(1911)三续《淄川县志》:“孙瑚,字景夏,山东诸城人。举人。康熙四年任淄川县儒学教谕。后升任鳌山卫教授,泾县知县。”又据咸丰《青州府志》:“孙瑚,顺天榜,顺治十四年丁酉举人,江南泾县知县。”《蒲松龄集》载有《邀孙学师景夏饮东阁小启》、《送孙广文先生景夏》七绝六首。可见与蒲松龄关系颇为密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