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得擅自出入,和人交往。刚到的时候要问老师,有应当见的去见,不当见的不必去见。人来相见,也要见前禀告,见后通报,此外不得出入一步。
平日的仪容举止一定要恭敬端庄,不得放肆怠慢。说话一定要得当,不得嬉笑喧哗。凡事要谦恭,不得凭着骄慢的意气压人,自取耻辱。
不得饮酒,荒废思考和学业,也要惧怕喝了酒会在言语上出差错,自犯过失,得罪别人,特别要深深地戒备。不可说别人的过失缺点,人家的长短是非。有别人来告诉这些,也不要应酬回答。在老师面前,尤其不可说同学的短处。
与朋友交游,尤其应当认真选择,就算是同学,也不可没有亲近疏远的分别。这些都应请教老师,听他的教诲。大凡为人敦厚忠信,能批评我的过错的,是有益的朋友;谄谀奉承不正经,傲慢轻浮不庄重,引导别人做坏事的,是有害的朋友。用这些来推求,应当能看清楚五分七分,再加上询问观察,就绝不会看错了。就怕志趣卑下庸俗,不能克己向善,那么有益的朋友无意疏远却日渐疏远,有害的朋友没想亲近却日益亲近。这一定要痛下决心加以改正,不可一天天渐成习惯,自行堕入小人的圈子。如此即便有贤德师长,也无从挽救自己了。
看到他人好的言行,就心怀敬慕记录下来;看到他人的文字比自己好,就借来熟读或抄录,并咨询请教,想想怎么能向他看齐。不必考虑比自己年长还是年少,只要好就学习。
以上数条,一定要认真遵守。上面没说到的,也可据此推而广之。大抵只是“勤谨”二字,循着这个方向努力向上,有无限好事,我虽不敢说到底会有多么好,但内心希望你能做到;朝相反的方向走,有无限不好事,我虽不想说,但又不免为你担忧。
你如果好学,在家足可以读书作文,讲明义理,不用远离父母,到千里外从师学习。你既然不能如此,就是自己本来不好学,已经没有可期望之理。然而现在把你送走的原因,是怕你在家沉埋于俗事细务之中,无法专心学习;加之父子之间,不想昼夜督责,又少有朋友交往,孤陋寡闻,因此决定让你前去。你如果到了那儿,能发奋图强,力改以前的习惯,一心勤勉谨慎,那我还有期望。如果做不到这样,就白白浪费精力和钱财,只和在家一样,他日回到家来,还是以前那个样子,不知你还有什么面目,回来见父母亲戚同乡老友呢?
切记!切记!“早上起来晚上睡觉,一天中不要辱没生养你的父母。”能否做到全看这次出门,千万要努力! 居处:指平日的仪容举止。《论语·子路》:“居处恭,执事敬,与人忠,虽之夷狄不可弃也。”损友:对己有害的朋友。语本《论语·季氏》:“益者三友,损者三友:友直、友谅、友多闻,益矣;友便辟,友善柔,友便佞,损矣。”思与之齐:语出《论语·里仁》:“见贤思齐焉,见不贤而内自省也。”“夙兴”句:早上起来晚上睡觉,一天中不要辱没生养你的父母。语出《诗经》,《孝经》曾引用这句话作为对孝子的要求。
朱熹(1130 年—1200 年),南宋著名哲学家、教育家、文学家,为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。朱熹字元晦,一字仲晦,号晦庵,别称紫阳,江西婺源人,因后来定居福建考亭,故世称之为“考亭先生”。幼年颖悟,善学好问,18 岁登进士第。宋孝宗继位后,屡召为官均辞。淳熙五年,宰相史浩荐其知南康军,兴利除害,重修白鹿洞书院,亲订“学规”,讲学于此。后曾任提举江西、浙东常平茶盐公事,救荒为政,颇有政绩。因被诋毁为伪学,改台州崇道观主管,后改知漳州。宁宗时召除焕章阁待制、侍讲等职。因奸臣当道,其自劾以病乞休。沈继祖等上疏诬陷十大罪状,诏落职罢祠。卒谥文,从祀孔庙。
朱熹在长子出门游学前写下这封信,信里提到如何在学习、礼仪、交友等方面做到尽善尽美,提醒长子一定要谨记其中的内容,并说:“其所未及,亦可据此推广,大抵只是‘勤谨’二字。”认为没有提到的其他方面可以根据以上提到的几条推类以及之。求学要勤,“有疑不得放过”“思省切要之言”,做人要谨,“不得倨肆惰慢”,从各方面展现了对长子的严格要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