YE CHANG NEWS
当前位置:邯郸KTV招聘网 > 邯郸热点资讯 > 邯郸名言/句子 >  祈父周代掌兵的官员即司马《左传·襄公十六年》引诗作“圻父”郑

祈父周代掌兵的官员即司马《左传·襄公十六年》引诗作“圻父”郑

2022-08-29 03:30:34 发布 浏览 563 次

祈父:周代掌兵的官员,即司马。《左传·襄公十六年》引诗作“圻父”。郑玄或引作“畿父”。《尚书·酒诰》:“圻父薄违。”也作“圻父”。《左传·襄公二十五年》:“自昔天子之地一圻。”则“祈”为“圻”之借字,“圻”、“畿”同字。

予:我。爪牙:鸟兽用来自卫的利器。这里用来代指卫士。郑玄《笺》释此句为“我乃王之爪牙”。

胡:何,为什么。转:移,调动。恤:忧愁。这里指忧患之处。

靡:没有。所:处所。止居:停留,居住。

爪士:虎士,卫士之强者。马瑞辰《毛诗传笺通释》:“按爪士犹言虎士。《周官》:‘虎贲士属有虎士八百人。’即此。《说苑·杂言篇》曰:‘虎豹爱爪。’故虎士亦云爪士。虎贲为宿卫之臣,故以移于战争为怨耳。”其说是。《毛传》训“士”为“事”,非是。

厎(zhǐ):至。《小雅·小旻》:“我视谋犹,伊于胡厎。”郑玄《笺》:“厎,至也。……我视今君臣之谋道,往行之将何所至乎?言必至于乱。”也作“止”解,则“厎止”为同义并列。

亶(dǎn)不聪:确实是一个聋子。亶,确实。聪,听觉灵敏。或以为“聪”为“闻”字之义。但前有“亶”字,是斥责祈父不听虎贲之士之言,而不是说他没有听到。

有母,之尸饔(yōng):言家中老母不得奉养,只能到母亲去世后去祭祀她。尸,陈。饔,熟食,指祭品。

【品评】 《祈父》是周王朝的王都卫士(相当于后代的羽林军)抒发内心不满情绪的诗。

全诗三章,皆以质问的语气直抒内心的怨恨。风格上充分体现了武士心直口快、敢怒敢言的性格特征。本诗没有温柔含蓄的比或兴,一开头便大呼“祈父”!继而厉声质问道:“胡转予于恤,靡所止居?”为什么使我置身于险忧之境,害得我背井离乡,饱受征战之苦?近代以来标点皆在“恤”字后置问号,其实,诗人问意连下句“靡所止居”,问号当置居字下。今正。第二章同。第三章斥责司马(祈父)对卫士们的呼声充耳不闻,弄得卫士们不但不能奉养老母,将连老母的面都见不着。陈奂《诗毛氏传疏》说:“之,犹则也。言我从军以出,有母不得终养,归则唯陈饔以祭。是可忧也。”《韩诗外传》卷七载曾子语:“往而不可还者亲也,至而不可加者年也。是故教子欲养,而亲不待也。”“是故椎牛而祭墓,不如鸡豚逮亲存也。”下即引《诗》“有母,之尸饔”。《易林·谦之归妹》:“爪牙之士,怨毒祈父。转忧与己,伤不及母。”对本诗的理解与《韩诗》同。孔颖达《毛诗正义》引许慎《五经异义》解此句云:“谓陈饔以祭,志养不及亲。”则汉代以前解说大体同。诗人沉恸之心情于此可见。

从诗意的表现上说,在三章的复沓中武士的愤怒情绪变得越来越激烈。“且自古兵政,亦无有以禁卫戍边方者”(方玉润《诗经原始》)。可你这司马,为何不按规定行事,派我到忧苦危险的前线作战?你这司马就像耳朵聋了听不到士兵的呼声,不能体察我还有失去奉养的高堂老母。在第三章里,武士的质问变为对司马的斥责。同时也道出了自己怨恨的原因和他不能毅然从征的苦衷。“三呼而责之,末始露情”(姚际恒《诗经通论》)。

“温柔敦厚”的诗风,并不能概括中国古代诗歌的所有风格,它只不过是儒家文艺思想的体现。《鄘风》的《墙有茨》、《相鼠》,《魏风》的《伐檀》、《硕鼠》等已说明了这一点,不必多言。这首诗似乎有过分激烈、直露的嫌疑,但直抒胸臆,快人快语,自有特色。吴闿生《诗义会通》引旧评:“惊心动魄,极悲极愤。”概括此诗的风格极是。

黄鸟

黄鸟黄鸟,无集于榖,无啄我粟。此邦之人,不我肯谷。言旋言归,复我邦族。

黄鸟黄鸟,无集于桑,无啄我粱。此邦之人,不可与明。言旋言归,复我诸兄。

您可能感兴趣

首页
发布
会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