YE CHANG NEWS
当前位置:邯郸KTV招聘网 > 邯郸热点资讯 > 邯郸励志/美文 >   据说周部落的先祖乃是五帝之一帝喾的儿子弃,那是夏代以前了,

据说周部落的先祖乃是五帝之一帝喾的儿子弃,那是夏代以前了,

2022-10-23 12:50:34 发布 浏览 989 次

据说周部落的先祖乃是五帝之一帝喾的儿子弃,那是夏代以前了,周部落的真正兴起,却是在商代后期。在周的历史上,古公亶(dǎn)父是一个划时代的人物。

我们先来说说“古公亶父”这四个字的含义。“古公”相当于“先公”,这是后世周天子对于先人的尊称,“亶父”应该是他的名字。古公亶父对周的贡献,如同盘庚对商的贡献,他把周人迁居到了岐山。周人原先居住在豳(bīn)地(陕西省旬邑县),到了康丁、武乙统治时,这里遭到戎、狄等外族势力的巨大威胁。这种情况的出现,正是商帝国衰败的体现。在武丁大帝时,与鬼方血战三年,解决了西部之外患,然而后来几代帝王的无所作为,又使得蛮族势力得以卷土重来。

当时的豳地在古公亶父的治理之下,兴盛发达,成为一方乐土。对戎、狄等蛮族来说,这无异于一块大肥肉。蛮族战士时不时到豳地骚扰,勒索财物。古公亶父是一个和平主义者,不喜欢战争,所以每次蛮族人一来,就给他们一些东西打发走。可是你想想,这种做法在那个恃强凌弱的年代有用吗?确实没用,因为蛮族人的胃口越来越大,他们根本不会知足,要求的东西也越来越多。要什么呢?要土地与人民。

这下子所有人都愤怒了,大家想拿起武器,保家卫国。古公亶父却不想用武力解决问题,他对大家说:“自古以来,民众拥立首领,就是为了能替他们谋求福利。现在戎狄想攻打我们,就是为了掠夺土地与人民。你们属于我或是属于他们,并没有多大的区别。但如果要你们为我而战斗,让父亲与儿子横尸沙场,我能心安理得地当首领吗?我不忍心这么做。”

我觉得古公亶父这个人,颇有点耶稣的精神,你要,我就给你,我不跟你动粗动武,我搬家还不行吗?他决定搬家了。当然也可能是另一种情况,那就是古公亶父发现自己的部落根本不是戎狄的对手,就算拼了老命也是白搭。惹不起我还躲不起吗?我闪人,我躲远远的,这样总行吧?

当时的情况不同今天,以前地广人稀,找个没人的地方安个家是很容易的事情,既不用掏银子买地,也不用缴这个税那个税的,所以迁徙是很普遍的。古公亶父打点行装要走了,带着自己的亲族,至于民众嘛,他让他们自由选择去留。因为古公亶父这个人很公正、很善良,民众们都愿意跟着他走,谁也不愿意被戎、狄这些整天喊打喊杀的蛮人所统治。就这样,大家拖儿带女,背着锅碗瓢盆,扛着包裹行囊,风餐露宿,踏上征途。他们把死寂一般的豳邑留给了戎狄。一路上他们跋山涉水,渡过漆、沮两条河流,越过梁山,最终来到了岐山脚下的周原,后来便称为岐周。这里是一块风水宝地,北靠岐山,南临渭水,气候宜人,土壤肥沃。也正是迁居于岐周,这才有了“周”这个称谓。

被迫迁徙,可看出周人部落在这个时候并不强大,只是个很小、很不起眼的部落罢了。古公亶父并不是一个挥舞刀锋的武士,他没有赫赫武功,但他有自己的本事。在他的领导下,其族人在岐周站稳脚跟,安居乐业,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。附近地区的民众也仰慕他的为人,纷纷前来归附,该部落的人口增多了,影响力也大了。

先前周人由于受到戎狄部落的影响,在生活上有颇多蛮族的习俗,显得文明程度不高,故而颇受华夏族其他部众的轻视。为了融入先进的中原文化,古公亶父决定作一番改革,把戎狄那一套生活风俗习惯扔掉,向殷商文明看齐。其中一项重大改革就是行政上的改革,古公亶父设立行政机构,置官分职,改变了以前酋长式的粗放管理,同时划分若干邑落,营建城郭。这么一来,周部落开始有了国家的雏形。

尽管新家园的建设开展得如火如荼,古公亶父却总是愁眉紧锁,究竟有什么事让这个可敬的老人家心烦意乱呢?

这时古公亶父已一天天地衰老,这份家业以后要传给谁呢?他有三个儿子:长子太伯,次子虞仲,幼子季历。说实话,这三个儿子各有长处,能力与品德都不错。可是古公亶父更器重幼子季历,有两个原因:第一,季历这个人比较勇武,有军事才干。古公亶父当年被戎狄逼得迁徙,心里明白倘若他的部族不能建立起强大的武装力量,势必难以生存。季历天生是一位优秀的军事统帅,这点很合老爹的胃口,虽然古公亶父是一位和平主义者。第二,季历的儿子姬昌,深得爷爷的欢心。古公亶父曾经这样说:“我世当有兴者,其在昌乎?”就是说,我们这一族将有王者兴起,这大概就是姬昌吧。姬昌就是后来的周文王,古公亶父可能懂点预测术或相人术,但更可能的是他对这个孙子十分偏爱。

古公亶父想立季历为接班人,问题是长子太伯与次子虞仲也是贤才,让老大与老二屈居老三之下,当父亲的有点过意不去。时间长了,太伯与虞仲两人看出父亲的心思,这哥俩一商量,怎么办呢?既然老爹下不了决心,当儿子的绝不能为难父亲。哥俩打定主意,那咱们走吧,远走高飞,躲得远远的,这样老父亲就不必忧虑了,可以放心地把大权交给三弟季历。

于是太伯与虞仲两人不辞而别,为了不让父亲找到,他们没有去文明程度很高的殷商,而是南下荆楚,跟一群未开化的蛮人生活在一起。太伯、虞仲两人也很有本事,到了荆蛮地区后,他们把中原文明带到这里,使当地蛮人对哥俩十分仰慕,纷纷前来归附,总计有一千多家。太伯便把这个地方命名为“句吴”,这就是春秋时代产生过吴王阖闾、名将伍子胥、兵圣孙武等名人的吴国,太伯也被认为是吴国的创始人。

太伯、虞仲的出走,令老人家颇为伤心,同时也使季历接班不再成为问题。据《今本竹书纪年》的说法,在武乙二十一年,古公亶父去世,季历正式成为周部落的首领。从季历开始,周部落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。

季历与父亲不同,他认为武力是必要的,不仅要反击敌人的侵略,也要先发制人。随着岐周的兴起,周围的一些诸侯及蛮族对这个地方政权虎视眈眈。季历可不想像父亲那样,人家一打来,就送财物打发或者干脆搬迁,就算你搬一千次,也总会有人要上门打劫,那你怎么办?因此从一上台始,季历就开始大力发展岐周的武装力量,并密切关注周边各部落的动向。

当时有一个部落,称为程氏,因盘踞于毕地,故而又称为毕程氏。毕程氏的首领是个昏君,他为了中饱私囊,盘剥底下官员的俸禄,卖官鬻爵。这些官员只好向下盘剥百姓,致使民不聊生。在季历看来,这可是下手的大好时机,当年的成汤不就是靠“讨伐不义”来扩张自己的实力吗?季历出动武装人员,牛刀小试,灭了毕程氏。这是岐周兴起后的第一次对外用兵。

您可能感兴趣

首页
发布
会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