历史总是如此相似,一千年后,王猛死前劝苻坚除掉对前秦政权最危险的内部敌人姚苌和慕容垂。苻坚不信,结果淝水败后,慕容垂另立门户,而姚苌则亲手绞死了苻坚。老话说,不听老人言,吃亏在眼前。管仲最擅长品鉴人物,也就是会相面,成功率几乎是百分之百,简直不可思议。
管仲还有一个优点,就是通权达变,在形势不利时会用急智,化解危险。比如在著名的“曹沫劫齐桓公”事件中,管仲的急智发挥得淋漓尽致,帮助姜小白逃脱了一场可怕的灾难。
公元前681年,齐鲁两国在柯(今山东东阿)会盟,齐桓公姜小白和鲁桓公姬同走上台之后,鲁人曹沫突然拔剑劫持姜小白。这场劫持事件是姬同之前计划好的,姬同用“同归于尽”来威胁姜小白:不答应我提出的“齐鲁以汶水分界”的要求,今天我们同死于此。
姜小白即位不久,年轻气盛,不想答应姬同的无礼要求。管仲与鲍叔牙执剑欲冲上台救驾未果后,管仲在台下劝姜小白:“只闻用土地来保卫君主,没听说过用君主来保持土地,国君先答应鲁人的要求,回来我们再做计较。”言下之意是好汉不吃眼前亏,先保住命要紧,君子报仇,十年不晚。姜小白听从了管仲的建议,这才避免一场骇人听闻的悲剧的出现。
管仲是个有缺点的伟大人物,这样的人物才显得真实,而不像孔子被后世神话得不成样子,已经失去孔子原有的真我本色。人不是万能的,神才是万能的,但我们从来没有看到神的出现。管仲虽然能看透世间人情,但也有马失前蹄的时候,比如他对重臣甯戚提出的问题就始终没有想明白。
甯戚有次当着管仲的面说了三个字“浩浩乎!”管仲被弄得一头雾水,不知道甯戚想说什么,吃午饭的时候还在想“浩浩乎”到底是什么意思。倒是管仲身边的婢女博学聪慧,她一语点破甯戚的心思:“宁大夫是想成家了。”管仲不解,婢女笑着回答:“《诗》有云:浩浩者水,育育者鱼,未有室家。”管仲这才恍然大悟。
管仲不是无所不能的先知,但他更像是一座散发着耀眼光芒的灯塔,照亮了初步摆脱蒙昧,进一步走向成熟的春秋战国时代,也照亮了整个中国历史。春秋战国诸子争鸣,学术成果之灿烂,历史影响之深远,可以说是空前绝后。
孔有儒家,老有道家,孙有兵家,韩有法家,管仲学派到底算是什么家?这在历史有很大的争议,甚至在有些学术先驱的评比中,居然没有管仲,实在不可理解。管仲的学说涵盖了儒、道、法、兵、形势、阴阳、纵横等各个学派,可以说管仲是诸子之父,天下第一家。
孔子的忠实门徒朱熹称赞孔子:“天不生仲尼,则万古如长夜。”站在儒家思想的阵营中,朱熹对孔子的称赞并不为过。至于管仲,则应该站在天下万国的立场上称赞管仲:“天不生夷吾,则万古如长夜。”
这个评价并不过分,管仲完全当得起!因为他是独一无二的管夷吾。
十一 齐桓公的贤臣们
有句老话说得好:一个篱笆三个桩,一个好汉三个帮。
英雄拎着人头在江湖的腥风血雨中闯荡,身边总要有几个称心的帮手,单打独斗是成就不了大事的,如果没有张良、萧何、韩信,刘邦早被项羽干掉了。
一个利益集团的成功,不可能归功于一个人,这样的人造神话在历史上是从没有出现过的。没有法正,诸葛亮将困死荆州;没有李威,王猛如蛟龙睡沙滩;没有朱升,刘伯温也将无用武之地,管仲同样也不会例外。
在齐桓公姜小白震烁千古的霸业中,我们可以列出许多伟大的名字。虽然这些人不如管仲那么出名,但英雄的伟大与否,并不能看其出现在闪光灯下的次数,而要看他实实在在的历史功业。不可否认管仲在姜小白的霸业中贡献最大,但仅有管仲一人,是做不出什么事情的。今天就讲一讲辅佐齐桓公“九合诸侯,一匡天下”的那些幕后英雄。